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纲要明确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远景目标。
纲要指出,展望2035年,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完整内需体系全面建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强大国内市场建设取得更大成就,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以创新驱动、内需拉动的国内大循环更加高效畅通。
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改革对内需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幅提升,高标准市场体系更加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全面建成;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持续增强,国内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此次发布的纲要指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在当前我国经济迈入复苏的关键阶段,出台这样一个以“内需”作为关键词的规划纲要,意义可谓非常重大,也引起市场普遍关注。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杨畅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分析称,从今年前期经济表现来看,在疫情扰动下,我国经济仍然呈现出修复特征,但在修复过程中存在若干不均衡的因素,比如生产强但需求偏弱的不均衡,此外需求端内部也存在不均衡。
杨畅认为,当前内需相较于外需更加偏弱,投资与消费有待均衡——投资增速小幅上行,但消费增速出现回落。此外,民间投资仍然偏弱,消费意愿也有待均衡,表现在必需消费品具有相对韧性,但可选消费修复偏弱,地产链条也同样偏弱。
杨畅强调,现阶段,针对内需出台政策措施短期能稳住经济基本面,确保经济“稳中求进”,中长期则有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手段。
重庆璧山脐橙丰收也给种植户带来增收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十四五”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进一步扩大内需有哪些“抓手”,需要实现哪些关键目标?纲要对此作出了具体的要求。
纲要强调,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消费投资,内需规模实现新突破。完善分配格局,内需潜能不断释放。提升供给质量,国内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完善市场体系,激发内需取得明显成效。畅通经济循环,内需发展效率持续提升。
其中在完善分配格局方面,纲要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分配结构明显改善的目标,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记者注意到,在纲要中,“消费”“投资”成为首要的两大关键词。杨畅向记者分析称,《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消费投资,这表明“消费”是最主要的考虑。
而在消费中,相应的抓手或包括两个维度:
第一是必需消费品与可选消费品的维度。在必需消费品保持相对韧性的情况下,以汽车、家电为代表的可选消费品,或是扩大消费的重要抓手。
第二是在居民收入与支出的维度,如何对居民收入端进行适当的转移支付,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或是后续观察点。
与此同时,如何降低居民的被动支出,防止在医疗、教育、居住等方面出现价格推动型的支出增长,进而实现居民消费支出的优化转型,也是值得观察的重点。
而在“投资”这一关键词方面,杨畅向记者解读称,此次发布的纲要提及要“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这里指的优化投资结构,主要是调整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的合理比例;而投资空间的拓展主要集中在新基建、“泛基建”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