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知名机构摩根大通,近期也对多家中概股的股票评级进行了上调。有的被上调至中性评级,有的则上调至超配的评级。从摩根大通上调中概股股票评级的操作分析,有逐渐看好中国资产的迹象,或者这也是一种外资资金的态度,并认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不确定因素将会逐渐减少。
中概股
这一两年时间,中概股的表现让投资者感到迷茫。从政策环境的收紧到市场资金的加速抛售,再到海外机构先后调低股票评级,中概股的股票价格也跌入了谷底,有部分中概股还创出了历史新低。
如果说2021年2月前后属于中概股的价格拐点,那么从2021年下半年至今,则属于中概股加速下跌的阶段。继2021年中概股平均跌幅超过50%之后,2022年以来,中概股平均跌幅仍然达到25%以上。
不过,从今年3月中旬以来,中概股却出现了阶段性的见底走势,从最近两个月的市场走势来看,中概股的走势还是明显抗跌于纳斯达克以及标普500指数。或者,从长线资金的角度考虑,也许有逐渐配置中概股的考虑。
作为知名机构摩根大通,近期也对多家中概股的股票评级进行了上调。有的被上调至中性评级,有的则上调至超配的评级。从摩根大通上调中概股股票评级的操作分析,有逐渐看好中国资产的迹象,或者这也是一种外资资金的态度,并认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不确定因素将会逐渐减少。
《外国公司问责法》成为投资者比较担心的因素之一。从中概股的角度出发,虽然目前仍可能面临摘牌的风险,且已经有多批中概股企业处于预摘牌的状态,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讨论空间,双方有可能寻求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此外,针对中概股的摘牌问题,已有不少中概股提前做好了应对准备。其中,对中概股企业来说,采取包括二次上市、双重上市等方式,以应对中概股的摘牌退市风险。
除了政策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外,市场也许会担心中概股的投资逻辑与估值体系会否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从过去两年中概股的价格表现分析,确实存在估值与逻辑双杀的现象,但在下跌趋势中,市场往往会把风险无限放大,而且也会把这一种不确定的担忧情绪尽可能扩大,所以这也是资本市场中常见的“放大利空,缩小利好”的行为。
经历了这些年来的快速发展,中概股企业尤其是知名的中概股企业,他们在营收规模、利润空间以及风险防御能力等方面,已经较前些年提升了不少,有的甚至是增长数倍乃至十倍之多。假如还是用数年前的估值进行定价,很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从知名中概股企业的估值水平来看,目前已处于历史估值底部区域,市场对中概股企业的业绩增速预期以及投资逻辑改变等问题注入了太多的担忧预期,市场也不得不按照比较悲观的估值进行定价。
在非理性的市场环境下,市场资金往往会带有一些非理性的投资情绪。其实,经历过2008年的大熊市以及2015年的单边下跌行情的投资者,已经有着很深刻的体会。但是,把时间周期拉长,随着市场非理性的投资情绪减退之后,市场也会很快恢复理性,并完成一轮估值修复的过程。